我想請問各位大大
這是未來的捷運路線嗎(如網址內的如圖二)
http://www.hsr.gov.tw/homepage.nsf/94MRT2?OpenFrameset
還是說捷運路線還會有變數

謝謝


目前新竹捷運的規劃是這樣沒有錯!
但是由於政府財政上的困難,轉而以「結合捷運紅線與台鐵內灣支線改善」作為優先方案。其它規劃的捷運路線可能要等很久,必須耐心等待!

「結合捷運紅線與台鐵內灣支線改善」就是改善既有新竹=竹中間的內灣線路線,予以高架化、增設車站,並且另行自竹中車站興建新路線,沿高鐵軌道跨越頭前溪直抵六家車站。

2007年3月1日起,停駛新竹至竹東間四車站(即新竹、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改由公路接駁,預估停駛2年8個月。

六家線預定明年年底完工通車(2009年年底),之後將移轉給臺鐵經營,行駛往返新竹經竹中至六家的直通列車。目前由鐵改局東工處進行細部設計。工程費用方面:土木工程建設經費為新台幣57.15億,增購電聯車12輛約為新台幣6億元。若包括新竹=竹中間路線,總長為高架段9.92公里、地面段1.36公里。

除此之外,地方上目前有竹竹苗輕軌計畫,規劃主導者為新竹市政府,可以串連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目前仍在計劃階段。

請看以下兩則報導:

(1)竹竹苗輕軌捷運 勾勒願景(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由苗栗縣、新竹市及新竹縣合力推動的「竹竹苗輕軌捷運案」已見雛形!新竹市政府已勾勒規劃構想,三個縣市長預定近期共同宣布這項計畫,擬串連新竹市、竹北市、竹東鎮到苗栗縣竹南鎮,促成竹苗大生活共同圈。

三首長近期將宣布計畫
苗栗縣長劉政鴻表示,非常支持「竹竹苗輕軌捷運」興建案。苗栗縣的構想是從新竹市經新竹縣到苗栗縣竹南工業區,再爭取延駛到造橋科學智慧園區、銅鑼科技園區、後龍科技園區,串連縣內四個工業區及科技園區,與新竹科學園區結合,促成三縣市科技人才、技術及產物的流通。
主導「竹竹苗輕軌捷運計畫」的新竹市府交通局官員說,計畫報告書近日內出爐,三縣市政府及竹科管理局準備先向中央爭取一千萬元的初期規劃經費。
新竹市府交通官員說,外界關切的工程經費,目前尚無法精確評算,但一般來說,輕軌捷運每公里造價約五億元,如果加上龐大的徵地費用,總經費還要更高,以民國九十年新竹市完成的「竹市輕軌捷運規劃案」,總長二十七點二公里,總經費即高達二百三十億元。
新竹市府指出,「竹竹苗輕軌捷運」構思中的方案是以新竹火車站附近為中心點,以放射狀往竹北市、竹東鎮、竹南鎮各興建一條輕軌捷運路線,新竹縣、苗栗縣再各自以竹北、竹東、竹南為軸心區,闢建轉運站及通往鄰近鄉鎮、觀光景點的完善便捷路網,列車預計採用歐洲國家使用的車廂。
劉政鴻認為,興建輕軌捷運茲事體大,不但工程造價不菲,還牽涉到土地徵收、土地開發及車站周遭站區發展等,約需數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三個縣市政府都喊窮,中央政府未來能否支應?

(2)推動竹竹苗三縣市輕軌捷運系統 四方響應

三縣市與科管局決議各出一百萬元
竹竹苗輕軌捷運系統座談會昨天首度舉行,與會的三縣市及新竹科管局首長,除對輕軌捷運計畫有具體共識,也決議各出一百萬元並向中央爭取兩百萬元,合計六百萬元作為評估規劃經費。

由新竹市長林政則、新竹縣長鄭永金、苗栗縣長劉政鴻和科管局長黃得瑞共同召開的竹竹苗輕軌捷運系統座談會,昨天上午在新竹市府會議室登場,會中除同意共同出資做為評估規劃費,也決定成立輕軌捷運系統推動小組,並由三縣市交通相關單位每個月召開一次會議,每三個月再由三縣市召開進度座談會。

另推動小組將向相關中央部會簡報有關三縣市輕軌捷運系統推動可行性評估,同時邀請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及竹竹苗三縣市立委共同參與,向中央爭取經費。

建輕軌捷運 交通局預估一公里造價五億元
新竹市府交通局與工務局昨天在竹竹苗輕軌捷運系統座談會上,簡報輕軌捷運的好處及規劃設置可行性,交通局預估輕軌捷運一公里的造價約需五億元,未來不管是高架或是地面行駛,都會讓竹竹苗的生活圈更加緊密方便,三縣市更可朝觀光產業結盟方向,達成一個共榮生活圈。
交通局交通工程與管理課長倪茂榮說,輕軌捷運有高架、地下及平面等多種形式,其路線容量每小時可乘載五千至兩萬人次,營運速度在廿五至五十公里間,座位則設置一百至兩百五十個,車廂長度在廿五至四十公尺間,建造成本相較台北捷運要低,若有專用路權更可保障行車效率。
倪茂榮以竹竹苗三縣市的人口數約一百四十六萬人、就業人數約七十八萬人來看,竹竹苗確實已達輕軌捷運卅至卅五萬就業人口的標準,未來預估每日可達十五萬人次,而市府規劃的竹竹苗輕軌捷運路線範圍,包括新竹市區、新竹科學園區、新竹縣竹北市、高鐵站區、竹東鎮及苗栗縣的竹南鎮、頭份鎮,全長約四十六公里,完成後,將可帶動三縣市的城鎮發展,提高都市形象,也有助於減緩市區交通擁擠及停車問題。
市長林政則聽取簡報後,指示相關單位再多方蒐集資料,包括國內及國外的交通狀況,讓竹竹苗輕軌捷運能更完善,符合實際運輸效益。